传统文化之偏见

我对传统文化的偏见始于一部名为《天道》的电视剧,剧中主角对养儿防老问题的看法,掀开了我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我所认为的传统文化,不仅限于语文教科书中儒道法默等众家,被封建帝王所用于奴隶人民的思想,还包括一部分近代,近现代以及改开之后,老一辈所灌输的某些受封建文化影响的思想。更具体的是指那部分盛行于现代生活之中的。

正如马克思所树立的形面上学的思想一样,传统文化中大部分内容是片面的,是孤立的,是静止。甚至有时候,它伪装成所谓正确的言论,印入脑中,使得无法分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看起来没有错误,但它并没有强调什么是朋友,而机械式的强调对待朋友的应该友善。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事情并不是非黑既白,人性的多样化,区分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态度,显然更加重要。

因此,传统文化是片面的而非普遍的,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是奴役的而非真理的。人在什么样的文化渲染下成长,便会在其文化下形成某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并形成群体性思想。在群体性思想的渲染下,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人。

我认为文化的作用,应该是对人的方方面面有所启发,引发人的思考,塑造人的价值观,真理观。

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从过去到今天,社会决策,政府运作,也大多在这种文化渲染下进行。一些人口中的政治正确,在一定程序上也就成了传统文化正确。为此,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在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基本物质得到极大保障的今天,传统文化是否还能肩负得起,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重任?

下面总结一些,我认为的传统文化的某些观点,具有误导性,或者不满足现代社会下的应用。

  1. 年长者效应

    年长意味着经验,在技术发展缓慢,知识无法有效广泛传播的情况下,拥有经验,利用便能解决很多事情。

    “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之类便是此类渲染下的结果

  2. 认为事物通通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解决

    比如“一言以蔽之”,电吹风吹肥皂盒,

  3. 注重语言气势,精简,而非其表达含义。

    语言的多寡,当然会使其含义变得模糊。因此说得越少错得越少,越模糊越正确。甚至于某些偏激的观点,能够流行于世。比如“不养懒汉”,“都发钱等于不发”等等。

  4. 名人必然正确

    认为名人没有错误,名人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大部分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维持地位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在公众场合说与传统文化相左的言论,不做与传统文化相左的事情。影响力的人物大部分对传统文化是依附的。

  5. 坚持就会胜利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背景是在了解的物品研磨特性,或者是具有了成功经验之后的总结。因此,大多数时候不了解情况,就使人盲目相信坚持就会胜利的思想显然是错误的。

Comments